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20171017 詹偉雄 身體與讀書-1



身體有著各種讀書的姿勢和可以讀書的媒介。而詹偉雄成長的背景還是有體罰的時代。

*想起自己在國中的時候,因為沒有帶手帕和衛生紙被罰跪在司令台。

要讀的書便是聯考規定的書,考完高中考大學,無盡的課本,教科書以及習題。他說在豐原三民書局當時有一面牆之後是禁書區。禁忌本身蘊含著危險的好奇。

他也敘述了坐著22號公車到東海校園感覺楊牧<歸來>裡的情境或是大學打工時看的楊德昌<海灘的一天>。

身體的移動感覺著環境。

1984年,是喬治歐威爾。是蘋果電腦第一代電腦出現。是各種明星閃耀出可能性的時候。 是詹偉雄23歲。從一個聯考制度下的少年變成青年的時候。

個人的長成在精神層面,吸取了哲學,文學和電影的撞擊。

康德的啟蒙來自於離開,超越未成年的狀態,而傅柯的啟蒙來自於自我形象的創造。

詹偉雄讀書,為了每一刻的自我創造。就像胡塞爾在每個細小的片段,每個經驗構築了自我的形象。

某些關鍵片刻組成了意義鍊,chains of meaning.在不斷的自我重組的過程當中,自我斷裂,自我穩定,來自於敘述組合。

The world of living present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surrounding world external to the organism

Husserl 此在與彼在

每個現在擺渡在成了記憶的過去和想像的未來。

而身體就像個載具穿梭在片刻和片刻縫起來的時間。在傅柯規訓與懲罰裡,身體遭受的痛楚細節性地呈現出來。

就像是在Radio Head <Let down>裡面的敘說<crushed life a bug in the ground>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20170622 Andes Holte音波震動的洗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BC_bRZPGU
接受音波震動的洗禮。感謝與讚嘆台大EMBA學生會的6/22舉辦的Andes Holte演講活動。
安德斯Andes Holte一開始是從哪個角度切入音樂生涯的呢?看著眼前穿著白衣頂著閃耀銀光白髮的男士,頂多就猜測是從古典音樂起家的,果然在其生涯當中的確有經過古典音樂的訓練,但那之前安德斯是一名搖滾樂手,崇拜的巨星叫做Stevie Wonder。
以下請見Songs in the Key of Life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sMbF18mdU
而Frank Sinatra也是他喜愛的歌手之一,他的歌唱風格感覺痞痞的,很久以前在喬治城遊學的時候,酒吧最愛放的歌手就他。
以下請見Fly me to the mo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hxibHJOE5E
有自知之明的安德斯深知古典音樂的嚴謹和扎實是音樂追求必經之路,請看看周杰倫在古典音樂的荼毒下才有製作<夜曲>這般實力。安德斯曾參與莫札特魔笛演出,也在大樂團(Big Band我一時眼花看成韓國Big Bang)出沒,這位仁兄似乎覺得這樣洋洋灑灑的成就不夠不夠。
所謂的靈性覺醒,個人經驗並不是突然被雷打到就開悟了,比較像是一個一下前進一下後退的迂迴過程。安德斯開始對自己提問我是誰?我為甚麼在這裡?抓著安德斯不放。有次他在自己在家裡工作室玩的時候,嘗試用單音來表現音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直覺認定這是一條可以走的道路path。
以下是他的作品之一<回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BC_bRZPGU
他一系列的創作為他牽起了世界各地不認識的人們。有媽媽說過動症的小孩聽到安德斯的創作會乖乖去睡覺。我之前教過一個自閉症小孩,有點想建議家長聽聽安德斯的創作。實際上也有自閉症的小孩,呼吸道有狀況,以及其他身心狀態不平行的人們回報了他們正面的進展。我覺得每個人狀況不一樣,也沒辦法說一定聽到他的音樂就開外掛一下晉級。
安德斯比較了唱歌singing和調頻toning的不同。我自己認為最大的差別一個是需要去表演perform,將表演者和觀眾分開猶如兩個個體,而toning不強調一直"做",而是創造一個空間,將所有在現場的人融在裡面去感覺mix and match以及從一開始的雜亂整合成和諧coherence。
可以用32個節拍器來想像,由混亂變成一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v5eBf2KwF8
而其背後的原理,剛剛好是我喜愛的作家Gregg Braden提到的The Field 無量之網。簡單的來說指的是每個人都有電磁場,人與人之間也透過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交流訊息,語言是另一個方式。加州有一個Heart Math Institute研究心的和諧程度反映在生活的狀態。心的電磁場不僅僅可以和直接接觸的人相連,也有辦法和社會相連和世界相連。
在911發生之前,該機構偵測到全球的心的指數浮動。我猜測921可能也有類似的曲線,當然信者恆信,不信者當作參考就好。心的和諧程度根據該機構的定義是指心的清明清澈能與萬事萬物整合成和諧的狀態。以靈性的角度來看,心的和諧講得是和新的連結和更大的存有All that is連線。每個宗派各有講法,聽聽就好。
安德斯舉例2015年他到以色列聖地包含Amphi Theatre, Sea of Galilee, Neger Desert,帶領將近300人進行靜心工作坊,最後一天將近千人用希伯來文合鳴了一段音樂。從影片上來看,感覺與會者很陶醉在合一的狀態下。
而他進一步舉證音樂的聲波震動起來竟然是有規則的圖案,不是隨機的線條,以物理學來看很難否定聲波震動形成的線條背後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
請見以下聲波藝術影片Cymat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oItpVa9fs
聲波震動的頻率穿越身體影響了細胞。著名的水實驗似乎可以解釋聲音對於水結晶的影響,以下請見聲音對於水的實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jdd-JZQoI
當然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水的形狀沒有好壞,好壞的評論是人類給予的或是實驗操作有瑕疵。其實仔細想想我到底是要每天被碎碎念還是每天被讚美?我自己是會選擇後者。
在台灣也有優秀的單音工作者李維琳老師和其丈夫所主持的音源聚慧工作室所推廣的頌缽等樂器的單音音樂風格。安德斯在2017/6/24會有工作坊,想要去感受或是去踢館的都可以考慮一下。
以下資訊傳送門,先聲明本人沒有接受廣告贊助。
https://www.facebook.com/spiritlandstv/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20170612 榮格讀書會第五堂



和榮格的文字共時。上課前我才看了一下埃及的神話,人類意識來自於語言的開始,而今天在整理昨天的上課紀錄剛讀到賽斯書,The Nature of Psyche 關於人類原本不需要透過語言即可以和自然溝通,猶如透過樹木花草鳥類來看待世界,而語言將人類這些感應抽離,另闢了一個空間,自然變成了客體。在這堂課裡,榮格意識到語言之外還有不可言傳的訊息。在其圖畫下出現了聖甲蟲,在埃及神話裡象徵了自然規律,宇宙運行的表示。在情緒出現的那一剎,無法用言語立即形容,接近了語言初始的樣貌。

而在榮格積極想像下的老者隱士來自於過去,被未來榮格的存在驚嚇即使想要傷害榮格卻發現榮格處在不同的時空當中。過去被影響到了。在過去相對封閉的狀態和未來相對開放的狀態,榮格在不同的架構中擺盪。由獨特的私密自我感受,看破架構中隱晦的出口。賽斯書裡The Nature of Perosnal Reality 裡也有提到自我意念轉變,外境投射也跟著不同。

紅書第六章,生命的一再死了又死和生了再生。死亡冥想這個概念之前我自己有試過,回到小時候的房子,生命開始運轉記憶之時。在榮格書以出線的是感到寒冷的黑衣人站在沙丘上,血海的泡沫孕育了新的太陽。這個畫面也像是埃及神話裡的努恩,太陽神拉每天日復一日從大海努恩裡升起再落下。死亡作為肉體的結束,卻是靈魂再次啟程的開始。注視著死亡想像每一天的生命有另一種不同個感受和詮釋。晨音舉例了賈伯斯和罹患胰臟癌的三個病人作為一個提醒,面對死亡無所不在,相對應的方式反映了對於生命的看法。

紅書第七章,過去的榮耀猶如聖殿的遺跡,未予以忽視,但就像是曾經迷戀的玩具一樣,不會適合目前的自己。我上課回家之後,看到大潤發目錄裡的充氣游泳池,雖然喜歡也不適合自己了。過去國高中時期追求90分和100分的努力,以現在的狀態來看也不是需要的目標。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養分造就了一個我的意識體。規劃的人生和沒有規劃了人生也沒有可以比較的基準點,只有自己可以理解走過道路的意義。體驗過去所追求的價值變化是成長的契機。榮格書中所說的藍色地平線,而不是一個點作為他探索自己的目標。

         成為自己的主人作為一種覺醒,體驗到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交點在自己身上。當用生命填滿了孤獨變不會有孤獨感。無所期待未來應該要是怎樣的框架釋放了恐懼,因為無懼而有無限可能。

         榮格遇到了巨人,來自神話的巨人在龍與地下城裡也無所不在。生活在神話的巨人面對到榮格像小孩一樣哭泣,意識到神話的終結,而必須死亡。而神話倒下後開了新的結界,巨人作為幻想的存在被榮格意識轉換成一個蛋。過去的神需要新生。聯想到最近看的美劇裡美國眾神裡,Sheba女王對她的崇拜者說崇拜我吧,我才能繼續靠著崇拜生存。托特塔羅裡的隱者旁邊的蛋是需要時間孵化。想到最近從事工作計畫總是有些著急沒有重大成果,而忽略了果實需要時間成熟。上課前一天被房東告知要搬離房子也是一種離巢的訊息。

         道路便是神。新的道路是新的神。一邊寫作的同時外面的天象已經從大太陽變成陰天會像是昨天一樣開始打雷下雨。而今天也讀了人的呼吸也是大氣的一部分,就某種層面來說,人的呼吸和大氣混和變成雷電的一部分,而自然都知道這些變化也是人內在世界的顯現。三天之後,蛋孵化了,巨人變成太陽神,在埃及神話裡,太陽神拉曾在自己的孫女努特的肚子裡出生,自己是孫女的兒子,生命轉換,未來是過去。


         在第八章,榮格的新的人生道路至此像是新的蛋一樣整合。善惡對立,物質和精神不是互相輕視排擠。我所鍾愛的 Swami Sarvapriananda說過把每個遇到的人事物都當成是神一樣對待,不需要追求虛無飄渺的神,神就在感受當中。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2017/1/15 腦波意識與聲療-楊紹民

腦波意識與聲療-楊紹民
2017/1/15 by林雨青

在英文版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89頁,開宗明義很清楚講到: “The healing energy was always within yourself, and this realization may be enough to allow you to  change your belief about health entirely. ”自己就是療育的源頭。身體的每個地方都有頻率,藉由這些頻率,即使微小如細胞也可以相互溝通,再延伸到臟器等藉由人體不易察覺的聲音交換訊息。

在中國音樂系統裡,各個音符也有對應的情緒,例如宮商角徵羽分別表達喜怒憂思悲,相應的臟器是心肝脾肺腎。音頻不同,對於每個人產生的感覺也會有差別,以這樣的思考方式,非物質情緒似乎和臟器緊密相連相關,


而各個臟器,又有其獨特的頻率,要使其處於和諧的狀態,不同頻率的振動可以協助平衡臟器的頻率。而每個人的頻率不同,更遑論個體裡臟器的頻率。在賽斯書裡也提到,雖然人類的耳多可能偵測不到,即使微小如細胞也有獨特的聲音。

個人的頻率失調,短期可能可以藉助音頻的調整,長期需要檢視其思考的模式來理解失調的頻率來自於何種執念。每個人在生病和痊癒之間一直在做動態平衡,這一秒的失衡可能下一秒就可以恢復,而實際上對於生病的定義也是極為廣泛的,說不定講一個狀態定義為生病反而造成了疾病本身的誕生。

最重要的便是認知到自己想要處於何種狀態之中,透過各家的方式如內觀,止念等來進一步探究個體的狀態。當心境有所鬆動時,原本習以為常的信念也會有所影響,在面對造成疾病狀態的信念之後,進行態度轉變,這時候所謂的正面信念才會有所功效,而非只是一昧的使用正面心理學的方式,將快樂強加在已經深陷不快樂泥淖的心靈。

在身體構造上著墨如檢測腦部杏仁核或是海馬迴可以達到一定的狀態理解,諾是要進一步進行心態的轉換,又不得不回到中心信念來深度理解。不斷重複的過程也是要確認痊癒不是一種不確定的狀態,是在全然接受,全然理解之後,願意進行的轉換。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2017/1/21 在這個時代失智-記謝春德勇敢世界

在這個時代失智-記謝春德勇敢世界

2017/1/21 by林雨青
          以文字為發聲的林文義和向陽先生,落在多重媒介的藝術場景,竟是以自身參與勇敢世界其中一個錄像藝術品的製作,發表和分享,那沒有說的元素便寄生在每個參與個體的生命複雜性上。以失智症作為展覽主軸,一些被主動失憶的片段,例如二二八時期一具具被丟落淡水河的人體,一個個離開軀體的記憶,在不同的宇宙生存。不見彼岸,只存形體。

         林文義談到在自立晚報,即見謝春德的攝影作品,或是時報周刊,向陽也提到謝春德之前所拍攝的商業MV 王菲:棋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Yx4QTlS-E 藍心湄:一見鍾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lOh_4JUh8 或許是時代不同,對於這些名字的堆疊起不了印象,看著筆記中的文字如大地出版社時代之眼(2011,已絕版),前進周刊,夜行貨車,黑色翅膀,唐朝樂團,不過是一個年後,已將那天下午的記憶給洗去。這也是另一種失智症的案例。

         努力的調回記憶,依稀記得他們敘述兩個被拐去工作室換衣服攝影的情景,一群老男人穿著白色拼貼的衣服,念著<這一戰就是Fighting>的字句。稍後我去看了作品呈現,這些文藝界出來的肉體還真得有點視覺上的衝擊。

        而失智單刀直入講就缺少一種猜測迫近的美感,不過現實蒸餾下來的美感也是殘缺的可以。倒是平行宇宙這個概念有點意思。稍後去展間,向上流的水幕倒退了視覺,來去自如的記憶單元像是不情願暫時留在一個空間,下個片刻可能又竄流到某個時間間隙。而謝春德的未完成電影也像是對於過去的記憶喊話,希望可以在未來形成一個存在。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20170108唐卡,膠彩與岩彩

時間:2017/1/8
地點:黎畫廊

講者:高永隆老師
講題:唐卡,膠彩與岩彩
報導:林雨青 Nancy Lin


用岩石作畫,想像起來有浪漫的感覺。在這場講座裡,高永隆老師分享礦石顏料以及唐卡的眉眉角角。本身也是創作者的高老師,一再提醒礦物顏料的昂貴。礦物顏料來自於寶石如孔雀石(),青金石(),珊瑚()等。在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裡載道

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採章之用也。漆姑汁煉煎並為重採,鬱而用之。古畫皆用漆姑汁。若煉煎,謂之鬱色,於綠色上重用之

         用有機的礦石粉加上動物膠便可成為膠彩的原料。而造石在宋李誡的《營造法式》也寫道六道工序:

造石作次序之制有六:一曰打剝;二曰粗搏;三曰細漉;四曰褊棱;五曰斫砟;六曰磨礱。

         自古代便有以礦石作為繪畫以及建築的材料。但為甚麼價格如此昂貴呢?一般石頭畫出來的條痕是白色的,石頭要劃出有顏色必須要雜質低,原礦量高。而且礦石粉(pigment)無法像水彩或是油彩等可以混色,一個顏色就需要找一種石頭搭配,即使是同一種石頭產出的顏色也不一定一樣。從下圖可以一見需要準備的顏色至少有多少。



左上
水彩
唐卡
左下
膠彩
貴雖然貴,但是卻可以保存很久很久到天荒地老。一萬七千年夠久嗎?在法國的Lascaux cave裡面的壁畫依然保存良好。



在克茲爾石窟的壁畫可以追溯到西元1~3世紀,在線條上和色彩不損其光芒。

         其中青金石的價格由於礦產逐漸變少以及阿富汗出口管制等的因素一路向北飆漲。在中世紀就已經是很貴的顏料可從Albrechet Durer(1471~1528)的畫裡看出端倪。大部分是聖母的衣袍才用青金石的礦物顏料。根據老師的說法,這是聖母的制服之一喔。



德國.kremerpigments和日本的holbein仍有供應現成的礦物顏料。或者要買原石慢慢提煉也可以。以下是高永隆老師家的顏料櫃:

唐卡的顏料也是用礦石製作,才能經歷起時間的漫長旅程。在西藏地區,至少要經過九道程序才有辦法提煉出礦物顏料。而唐卡主要是讓遊牧民族移動便利,使用掛畫卷軸的方式方便敬拜。紅色唐卡的佛像面容慈祥,黑色唐卡的佛像面容威嚴,顏色的本身傳遞由歷史,文化和共同記憶累積出來的符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