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2017/1/15 腦波意識與聲療-楊紹民

腦波意識與聲療-楊紹民
2017/1/15 by林雨青

在英文版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89頁,開宗明義很清楚講到: “The healing energy was always within yourself, and this realization may be enough to allow you to  change your belief about health entirely. ”自己就是療育的源頭。身體的每個地方都有頻率,藉由這些頻率,即使微小如細胞也可以相互溝通,再延伸到臟器等藉由人體不易察覺的聲音交換訊息。

在中國音樂系統裡,各個音符也有對應的情緒,例如宮商角徵羽分別表達喜怒憂思悲,相應的臟器是心肝脾肺腎。音頻不同,對於每個人產生的感覺也會有差別,以這樣的思考方式,非物質情緒似乎和臟器緊密相連相關,


而各個臟器,又有其獨特的頻率,要使其處於和諧的狀態,不同頻率的振動可以協助平衡臟器的頻率。而每個人的頻率不同,更遑論個體裡臟器的頻率。在賽斯書裡也提到,雖然人類的耳多可能偵測不到,即使微小如細胞也有獨特的聲音。

個人的頻率失調,短期可能可以藉助音頻的調整,長期需要檢視其思考的模式來理解失調的頻率來自於何種執念。每個人在生病和痊癒之間一直在做動態平衡,這一秒的失衡可能下一秒就可以恢復,而實際上對於生病的定義也是極為廣泛的,說不定講一個狀態定義為生病反而造成了疾病本身的誕生。

最重要的便是認知到自己想要處於何種狀態之中,透過各家的方式如內觀,止念等來進一步探究個體的狀態。當心境有所鬆動時,原本習以為常的信念也會有所影響,在面對造成疾病狀態的信念之後,進行態度轉變,這時候所謂的正面信念才會有所功效,而非只是一昧的使用正面心理學的方式,將快樂強加在已經深陷不快樂泥淖的心靈。

在身體構造上著墨如檢測腦部杏仁核或是海馬迴可以達到一定的狀態理解,諾是要進一步進行心態的轉換,又不得不回到中心信念來深度理解。不斷重複的過程也是要確認痊癒不是一種不確定的狀態,是在全然接受,全然理解之後,願意進行的轉換。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2017/1/21 在這個時代失智-記謝春德勇敢世界

在這個時代失智-記謝春德勇敢世界

2017/1/21 by林雨青
          以文字為發聲的林文義和向陽先生,落在多重媒介的藝術場景,竟是以自身參與勇敢世界其中一個錄像藝術品的製作,發表和分享,那沒有說的元素便寄生在每個參與個體的生命複雜性上。以失智症作為展覽主軸,一些被主動失憶的片段,例如二二八時期一具具被丟落淡水河的人體,一個個離開軀體的記憶,在不同的宇宙生存。不見彼岸,只存形體。

         林文義談到在自立晚報,即見謝春德的攝影作品,或是時報周刊,向陽也提到謝春德之前所拍攝的商業MV 王菲:棋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Yx4QTlS-E 藍心湄:一見鍾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lOh_4JUh8 或許是時代不同,對於這些名字的堆疊起不了印象,看著筆記中的文字如大地出版社時代之眼(2011,已絕版),前進周刊,夜行貨車,黑色翅膀,唐朝樂團,不過是一個年後,已將那天下午的記憶給洗去。這也是另一種失智症的案例。

         努力的調回記憶,依稀記得他們敘述兩個被拐去工作室換衣服攝影的情景,一群老男人穿著白色拼貼的衣服,念著<這一戰就是Fighting>的字句。稍後我去看了作品呈現,這些文藝界出來的肉體還真得有點視覺上的衝擊。

        而失智單刀直入講就缺少一種猜測迫近的美感,不過現實蒸餾下來的美感也是殘缺的可以。倒是平行宇宙這個概念有點意思。稍後去展間,向上流的水幕倒退了視覺,來去自如的記憶單元像是不情願暫時留在一個空間,下個片刻可能又竄流到某個時間間隙。而謝春德的未完成電影也像是對於過去的記憶喊話,希望可以在未來形成一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