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2016/11/20 基督教概論-報導

時間:2016/11/20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
主題:基督教概論
講者:鄭仰恩教授
報導:林雨青

在這個同性修法卡在立法院之際,在這堂課中最終還是有民眾向教授提出了基督教對於同性婚姻的看法。就基督教與時俱進的角度來看,當時聖經對於環境的看法,認為同性戀是需要醫治,源自於對於看待同性戀是醫學上的問題。而今21世紀奮力地要踏進2017年,也就是馬丁路德新教復興500(reformation 500)之際,同性戀在科學上和醫學上已顯示是自然的結果。當然表達的自由和意志的自由相互共存。


<<在下一個基督王國>>(The Next Christendom: 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裡希臘東正教(Orthodox),羅馬大公會(Catholic)和基督新教( Protestant)以及二十世紀興起的五旬節派和靈恩派(Pentecostal and Charismatic)各佔有相當比例。在台灣有登記的新教派別就有130個以上。在英文裡派別denomination也代表了面額,以教授的言語來說就像是都是貨幣不過是面額不同。在一個自然的演化過程裡,歷史學家Langford大致將這樣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1.      The Church conquers the Empire 教會征服帝國

http://www.beliefnet.com/columnists/bibleandculture/2010/11/the-historical-jesus-sean-freynes-view.html

 

聖經上並無耶穌確切出生日期的紀載,但Luke 3:23.推測在西元前兩年左右,耶穌出生,身為猶太人卻為外邦人傳遞上帝的福音,違反了猶太律法也引起了羅馬帝國的猜忌。以社會的角度來看,底層孤苦無依的人依附著領袖,接受耶穌的醫治以及共食。在領導者來看卻是聚眾茲事。耶穌反對猶太教對於神的經紀制度,不需要透過拉比也可以經驗到神,也惹惱了既得利益者。

耶穌的受難形象不斷地出現在藝術表現的Ecce Homo主題上,本是猶太人的王卻變成了遭人唾棄的罪犯而死在十字架上。在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前,追隨基督言行的人們不斷受到帝國迫害反而形成了一個崇拜的團體。使徒保羅在他的世界觀裡,在地中海周圍的地方建立教會,傳導耶穌的思想,由學者Waynes Meeks整理出來使徒保羅建立基督教倫理,並將耶穌原本使用的猶太方言翻譯成當時使用的希臘文。西元380年迪奧多皇帝宣佈基督教為國教。



 

2.      The Church becomes an Empire

基督教成了帝國的宗教,本身發展的組織之龐大影響了政治,反而迫害起其他宗教。從Martin of Tours(316-400)主教開始,有了聖徒崇拜的行為。而西方世界的發展也和基督教發展密切相關。例如原本是Basilica Chapel of St.Martin 是由馬丁主教的墓所發展起來的教堂,由教堂開始漸漸發展成一個城市,相似於台灣由廟宇發展出來的夜市文化和庶民文化。而基督教發展了以聖徒作為溝通橋樑的思想,溝通平民百姓和上帝,可從學者Peter Brown聖徒的崇拜(Cults of Saints)了解一二。從以神性為重的發源,在基督教參與更多的世俗事務,進入到社會的各個面向之後,基督教的世俗傾向,例如遺物崇拜,贖罪卷等的行為顯示與當初良善,傳播上帝福音的利基點有所偏離。

 

3.      The Church shakes the World

16世紀漸漸地,僵化的教會組織阻礙了信仰,激起了改革的浪潮。在科學上研究屢屢有重大突破。1514年哥白尼挑戰了托勒密的世界觀,地球不是宇宙的重心,也並非靜止不動。而後,加利略根據一連串的觀察和實驗確認了地動說的概念。同一時期,克普勒也提出力的三大定律。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也呼應了這個觀點,挑戰教會地球中心說。由實證科學界引起的啟蒙運動,致使已回到神性為信仰中心的新教一一出現,配合民族國家發展,脫離羅馬單一教會組織。



4.      The World shakes the Church

科學界一路發展挑戰許多原本教會的觀念,隨著地理上向外擴展,基督教也到了之前不曾抵達的疆域。不僅在空間上擴展,在意義上和世界的理解上也受到許多衝擊。思想家如ErasmusDavid HumeImmanuel KantNietzschez重新思考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信仰的關係,對於人權而不是威權不管是國家的壓力還是教會的壓力都有所反思。教會不再強力主導人的一生,信仰變成一種選擇。尤其在二次大戰集中營的情況,對於神的存在產生動搖。在現今世俗化的世界,基督教的價值屢屢受到內外部挑戰。



      藉著基督教從一開始容納外邦人,窮人,女人等地包容性,和世界一起發展互動的進步性,基督教走到了21世紀。仍有許多對於人與自己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和人與上帝關係一連串的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